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欢迎来到凯发娱乐科技有限公司!

已阅读

1975年蒋介石因病逝世毛主席得知后复兴了三个字:晓畅了

作者:admin      来源:admin      发布时间:2023-03-19

  1975年,蒋介石在临终前为毛主席留下了一段特殊的遗言,而正在休息的,奥主席知晓后黯然神伤,只回复了三个字:知道了。

  随后又专门为蒋介石举办了个人追悼会,以此来纪念和自己做了半辈子对手的人。

  在全国百姓心中,蒋介石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无数中国同胞都因他而丧命,所以蒋介石的离世,可谓是人间一大喜事,特别是福建沿海地区的居民,整日都在为蒋介石的离世而欢欣鼓舞,觉得老天爷终于带走了这个反动派头子。

  但此时毛主席的心情却是五味杂陈,当时毛主席已经是82岁高龄了,身体逐渐不好,当身边人员风风火火地跑来告诉他这一好消息时,毛主席眼神忧伤,沉默了好一会,工作人员意识到不对劲,也变得严肃了起来。

  谁也不知道毛主席在想什么,几天后,毛主席便将摆在自己桌上张元干的一首贺新郎最后两句改成了君且去,不须顾。

  可毛主席并不是小肚鸡肠的人,他早早就下了不要破坏蒋家住宅、祠堂和其他建筑物的命令,也要尊重蒋家的列祖列宗。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公然开进台湾海峡,对于突如其来的变化,蒋介石也有些焦头烂额,一方面,蒋介石不想失去美国这个大靠山,但相比起来,他更不愿当伙同美国搞分裂的千古罪人。

  于是,蒋介石派人于6月28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声明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毛主席欣慰地说,蒋介石还算是有点良心。

  得知是毛主席来信的蒋介石的眉头轻微皱了一下,看完信后,蒋介石的眼眶竟然红了起来。

  这封信的内容也勾出了蒋介石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中国又何尝不是生养他的热土呢?

  1957年,蒋介石主动出击,派宋宜山以探望俘虏的名义前往大陆打探的情况。

  宋宜山一落地,就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对于和平统一的事情我党一直都非常地积极,这次见面两方也达成了几点共识。

  在一次会谈中,曹聚仁建议国共第三次合作,对此,周总理也表示认可,并说道,只要对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都是有商量的余地的。

  然而,在一切事情就快要有个结果的时候,曹聚仁因病去世,事情来得突然,蒋介石找不到替代人,这件事再次定格。

  1974年的西沙海域上,南越无视中方警告,擅自闯入中国领海,之后还将手伸向了我国西沙、南沙多个岛屿。

  但从东海出发,要想抵达南海,需要经过台湾海峡,否则的话,需要绕到巴士海峡才能到达,但路上就会浪费很多时间,也可能会导致这次会是次无效支援。

  就在大家想不出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时,毛主席大手一挥,从台湾海峡过去,当时很多人都忌讳蒋介石会趁火打劫,但最终我军军舰不仅安全通过,蒋介石还特意打开了沿海的探照灯,给我军帮了不少忙。

  最终,在东南舰队和南海舰队的共同努力下,彻底打服了南越海军,此战一举奠定了我国南海的地位。

  1975年初,我党为表达寻求和平的态度,特赦数百名前战犯,还派人给他们安排工作,对于想回台湾的人,也做了相应的安排。

  蒋介石也对毛主席又多了几分钦佩,便又设法开始和大陆联系,毛主席对此也是心知肚明。

  章士钊一口答应,出于对章士钊身体的考虑,周总理给他身边安排了警卫、厨师、医生、护士、秘书全方位照顾老先生。

  就在一切事情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章士钊先生由于孤独劳累,在香港逝世,两岸合作的事情再次被搁置。

  短短的三个字,背后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两人斗了大半辈子,到了晚年时,早已将之前的仇恨放下了,更多的是英雄惜英雄的情感。

  不过欣慰的是,遵从毛主席的遗愿,通过多年努力,终于架起了台湾和内地之间沟通的桥梁。